“十二五”以来,吉林省做起“双生”文章,既让传统产业“有中生新”,又培育新兴产业“无中生有”,同时不断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破解体制障碍,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来到位于辽源市的天焱生物质能源公司,一个投资3.3亿元、日产10万立方米生物质天然气项目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12月底可建成投产。
吉林省在项目建设中,注重打好“有中生新”这张牌,以增量带动存量。就拿天焱来说,掌握了新技术,传统畜牧业废弃物摇身一变成为生物新能源。秸秆综合利用也是如此。就在前几天,华能农安生物质发电厂门前排起了长队,全是前来卖秸秆的农用车辆。
从去年开始,农安县政府就与华能农安生物质发电厂、德惠造纸厂以及县内小型秸秆加工企业签订收购合同,全年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75%以上。近几年,吉林省通过肥料化、饲料化、工业化、基料化、能源化等渠道,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进而推动生物质产业发展。
十二五时期,吉林省实施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振兴工程,突出技术改造,仅今年上半年,全省技改项目占工业投资比重的69.1%,企业首次开发新产品达1064个。
转型升级既要“无中生有”,也要“有中升新”。吉林省通过实施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建筑和旅游4个优势产业发展工程,以及新兴产业培育工程、服务业提升工程,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成立之初,入住企业只有十几家企业。一晃六年过去,入住企业已达58家,其中不乏长光卫星、长光辰星等“实力派”新兴企业,十二五期间入住企业实现产值已经超过14亿元。
长春光华微电子设备工程中心公司就是在这里孵化的一个高科技企业,他们所研发的激光调阻机和激光发片机等产品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挖掘创新潜力,强化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创新正在成为驱动吉林发展的新引擎。去年投产的通化年产一万吨玄武岩连续纤维及后制品项目,就是采用纯天然火山岩为原料,通过高温熔融把玄武岩岩石融化连续拉制,制成的是现代高技术纤维,广泛应用于石化、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制造等领域。
2014年,全省三次产业比重为11:52.8:36.2,与十二五初期相比,服务业比重逐年提高,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超过50%,创历史新高;轻重工业比例为30.8:69.2,轻工业比重明显提高。
记者:刘志海 王露莹 刘铠 李家毓
摄像:闫文韬
视频来源:吉林新闻联播 11月29日 http://www.jlntv.cn/content2/index.php?filename=78031.html#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