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申德振”,得到的都是各种论文数据,唯一对他本人进行介绍的,还是一个简历性质的词条。“搞研究,就要‘沉下心,坐得住’。”这是申德振对自己及身边人的要求。在这一句的后面,他还有一句,“人间烟火少花点精力”。
多年来,申德振在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20余篇,应邀合著国际、国内专著各一部,所发文章共被他人引用近4900余次。这也验证了对他的搜索结果。
申德振,现为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春光机所副总工程师、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兼任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理事长、国际氧化锌及相关材料研讨会委员。
2010年出任国际氧化锌顾问委员会委员,是该委员会中唯一的中国籍委员,提升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
多年来,申德振一直从事ZnO基宽带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及物理特性研究工作,是我国半导体光电器件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共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1项,授权12项;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项目17项,其中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被评为“特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被评为“优秀”。
目前,申德振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一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
申德振在国际上首次发现77K下获得的超晶格光双稳机理起因于激子饱和吸收现象,首次观察研究了纳秒及皮秒的ZnSe基超晶格的激子光学非线性及其F-P腔光双稳,提出了实现有效光开关效应的理论依据及实验途径,推动了半导体材料研究向更高水平发展。
他还率领课题组针对氧化锌p型掺杂这一国际性的难题,提出了锂氮双受主复合掺杂的思想,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蓝宝石上ZnO同质结LED,相关结果在国际上发表后,被国际同行评论为“锂氮共掺杂制备p型氧化锌方面在实验上巨大的进展”。
紫外探测是继红外探测后,又一种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光电探测技术,主要应用在武器精确制导、军事预警、空间探测、局域保密通讯等关系国计民生和国防安全的诸多方面,ZnO基材料以其卓越的抗辐射损伤性能和宽的带隙调节范围成为紫外光电探测器的重要候选材料之一。申德振率领团队较早开展了相关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单一立方相得氧镁锌薄膜,并获得了响应截止边覆盖整个日盲波段的紫外探测器,结果被他人在综述文章中评价为“目前氧镁锌日盲紫外探测器的最好结果”,“可能为实现高增益的紫外探测器提供了一个可行途径”。
2014年5月2日 新文化报 记者 王小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