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光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大珩院士,21日在京溘然长逝。
“我们国家失去了一位高瞻远瞩的战略科学家,光学界失去了一盏指路的明灯。”得知王老逝世的消息,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原所长侯洵院士十分悲痛。
“王大珩院士是光学泰斗、一代宗师。”我国激光与光电子技术专家周炳琨院士说,作为我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他白手起家,使中国的光学事业从一穷二白到步入正轨,在一张白纸上孜孜不倦地描绘着中国光学事业的美好前景。
在高功率激光技术专家林尊琪院士眼中,王老师是一个特别谦虚的人。“他反对人们称他为‘中国光学泰斗’或‘中国光学之父’,强调自己只是中国光学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王老满怀爱国热情,把自己的一生都无私奉献给了国家。他心里装着的不仅仅是光学,而是整个国家的发展。多年来,他以敏锐的科学预见性,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关键时刻,对国家科技发展方向提出了很多重大建议。”林尊琪说。
谈起王大珩院士,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原所长王家琪院士非常激动,他不断重复着:“他的形象太高了,太高了……”。
“王老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国家的光学事业,从国家战略层面指挥布局,运筹帷幄,呕心沥血,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战略科学家’。”王家琪说。
在王家琪眼中,王老是“慈父”、“老师”、“同事”等多种身份的叠加,多种感情的糅合。“王老总是像慈父一样关怀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不抽烟,不喝酒,为人非常随和。他的夫人是一位优秀的儿科大夫,我们所职工的孩子很多都得到过王老和夫人的照料。”
“王老培养、提携了很多年轻人,我也是其中之一。”王家琪1963年到了长春光机所,跟着王老搞科研,“可以说我的研究成果都是在王老的亲自指导下完成的。他在业务上给了我很多鼓励、支持、指导。”“王老一直都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并自己出钱奖励读光学的学生。
1994年他获得何梁何利奖,把奖金捐出设立了王大珩光学奖,每年奖励在这一学科成绩突出的学生。”周炳琨说。
“王老对工作极端认真负责,要求严格。他的口头禅就是‘不能随便说’。”周炳琨说,“他经常参加各种项目鉴定和博士答辩,问的问题常常是连一个小数点都不放过。作为鉴定委员会主任,他不顾高龄,亲自写鉴定意见,有时候大家怕他累,吃不消,要帮把手,说写完后让他看看签个字就行,可王老决不让人代劳,都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来完成。”“别看在工作上非常严肃甚至严厉,其实王老在私底下却是非常风趣幽默的。”周炳琨回忆说,王老爱唱歌,特别是英文歌,88岁的时候还能用英文说相声,并且能将圆周率背诵到小数点的百位之后。“他特别平易近人,能和所有人都打成一片。”
直到晚年,躺在病床上,王老还一直关心着我国光学事业的发展。
“他说自己还有三大心愿没有实现:第一个是编写中国光学的学科发展史,第二个是为了让人民都了解光学知识,建立中国光学科技馆,第三个是进行光学名词的审定工作,出版一个光学名词的官方版本。”周炳琨说,“因为心里始终放不下这些工作,他在病床上还亲自起草光学名词审定的报告,给国家领导人写信提建议。”
“现在他的第一个愿望已经立项,第二个愿望即将实现,第三个正在进行之中。他的遗愿,我们会好好完成。”周炳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