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宁静的星空下,一场震撼心灵的党建促科研、追寻党员奋斗足迹的科学之旅拉开帷幕。2023年8月23日,中共光学系统先进制造党总支,组建了一支由老中青三代科研工作者组成的党建促科研学习团赶赴新疆乌鲁木齐,在海拔1800m的南山天文观测站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党建活动。学习团成员与老一辈科研工作者面对面交流,听取了张峰、李锐钢、邓伟杰、赵汝成、刘占文等同志做的科研攻关和技术发展报告。展现了他们在科研过程中,信念坚定、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年轻一代科研工作者深受启发,坚定了攻坚克难的信念,要将这份科研拼搏精神传承下去。 

  多年前,这片新疆的土地上只有一片荒凉,然而,正是在这块荒芜之地上,一座天文观测站的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长春光机所的科研工作者,凭着对党的热爱,对科研任务的执着,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个充满挑战的任务。回忆起望远镜的研制工作,党员同志们情绪激昂,从镜坯材料制造、光学精密加工、光学镀膜、整机装调再到最终安装调试交付使用。同志们分享了科研攻关的心路历程。张峰研究员回忆道当时的困难真的让我们几乎走到了绝望的边缘,但正是这些困难,锤炼了我们的意志,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追求科学的真理。李锐钢则深情地讲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他提到,天文观测站的建设不是一个人的事业,而是众多科研工作者齐心协力的结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经常进行头脑风暴,汇集集体的智慧,最终攻克一个个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难题。邓伟杰和赵汝成则分享了科研工作者的执着与奉献。他们表示,科学研究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年轻学习团成员们在倾听这些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经历后,深受触动。他们纷纷表示,这次参观让他们更加明白科研之路的艰辛,也坚定了他们攻坚克难的信念。学习团成员刘海表示:张峰老师等人的故事让我明白,科研的路上充满了困难,但只要有激情和毅力,就能够战胜一切。  

  党的建设始终是推动科研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力量。在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身上,党建精神焕发出勇攀科技高峰的信念,为年轻一代传承和发扬党的精神力量树立了典范。  

  伟大事业催人奋进  

  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成长轨迹同祖国的科技发展紧密相连。他们在科技的战线上,既是创新者,更是党的坚定践行者。正是在党的指引下,长光人不畏艰难,不怕困难,努力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党的理论为他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鼓舞着他们攻坚克难、追求卓越。  

  凝聚共识,攻克难关  

  科研的道路上,困难和挑战时刻伴随。同志们始终铭记党的教育,保持科学家的职业操守,始终坚信自己的努力将会迎来成功。在团队合作中,同志们也不断感受到党建精神的引领。党的团结教育让他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团队凝聚力,只有众志成城,才能在困难面前化解阻力。  

  创新驱动,不断前行  

  创新是科研的灵魂,也是党建的重要内容。在面对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挑战时,始终保持着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长光人不断在观测方法、数据分析等领域进行探索,为科技进步贡献了宝贵经验。党的创新理念激励着他们不断在科技领域创造新的突破,将科研成果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正是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艰苦付出,让年轻的学习团成员感受到了党建在科研事业中的巨大力量。学习团成员纷纷表示,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精神鼓舞了他们,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在科研道路上,党建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学习团成员唐瓦感慨道:在科研的道路上,党的指引让我们始终保持着追求真理的激情,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会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党的建设历来是一个伟大的事业,也是中国科技创新事业的强大支撑。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事迹向我们诠释了党建精神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证明了坚定党的理论信仰,贯彻党的创新思想,保持党的团结和组织力量的重要性。未来,年轻一代学子将以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为榜样,发扬党建精神,不断探索创新,为推动我国科研事业发展再创佳绩,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正如新疆的星空一样,科学之路充满了无限的未知与挑战而年轻的学习团成员,则在这次难忘的经历中,汲取了前辈们的智慧和勇气,将科学的火炬传递下去,继续前行,探索未知的边界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