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奋图强,激流勇进探流明;光耀前行,发挥优势建功勋。值此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建所7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际,长春光机所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赵东旭邀请了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於光于8月23日来所做了题为《有机半导体—理想与现实》的学术报告。报告由赵东旭主持。
马於光院士在报告中首先向中国发光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徐叙瑢先生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缅怀,随后回顾了有机半导体的发展历史,畅谈有机半导体领域的理想与现实,阐明了有机半导体在第四代半导体竞争中的优势,并指出较低的迁移率是当前制约有机半导体发展的关键瓶颈;最后展示了个人的理想与近期研究,并展示了团队在室温有机铁磁半导体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为发展有机自旋电子学器件开辟全新方向。
马於光院士的报告不仅深入浅出的分析了有机半导体发展面临的关键核心问题,还对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期望大家在科研中要深刻反思、大胆质疑,呼吁科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报告结束后,马於光详细解答了与会者的提问,并在长春光机所建所70周年嘉宾提名录上寄语:热列祝贺长光所成立70周年,未来更美好。本次报告让与会者领略了学术大家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独特的学术视野,为以后开展原创性研究及学科交叉合作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报告人简介:
马於光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9年,第一完成人)、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9年,第一完成人)、教育部优秀科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2002年,第二完成人)、2010年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2年调入华南理工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起担任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於光教授长期从事有机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围绕“有机聚合物功能材料体系结构(化学、聚集态、电子)-性能(发光、激光、载流子迁移)关系”,发展了多种新概念材料体系、光物理过程的新认知、聚合物合成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