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由长春奥普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奥普光电)和空军某部联合研制的我国第一套机场道面异物监控系统在北京通过了空军后勤部组织的技术鉴定,与会专家认为:该项目总体技术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机场道面异物监测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下一步可以在空军及民航机场推广使用。
机场道面异物是指在飞行场区内影响飞行安全的附着在跑道上的外来物,主要包括三类,一是道面杂物,包括沙粒、石块、树枝等,二是机上脱落物,包括铆钉、蒙皮等,三是保障工作遗落物,包括手套、工具、零件等。机场道面异物监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世界各国军用、民用机场每年都会发生因道面异物扎破飞机轮胎、打坏发动机等引发的事故,造成重大财产甚至生命损失。
传统的保障手段是在飞行准备阶段使用机场清扫车队进行重点部位清扫,然后进行道面人工巡检和异物捡拾。这种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时效性,发现异物不及时;拂晓、黄昏、夜间等时段发现异物能力低、效果差;人工保障费时、费力,保障效率低。目前国际上也有采用毫米波雷达扫描的方式进行道面异物监测,但可检出异物粒径尺寸较大(大于等于20毫米),无法满足许多新型飞机对异物粒径尺寸的安全要求,因此一直没有广泛应用。
机场道面异物监测在我国尚属空白。2009年7月,根据空军后勤部的需求,长春奥普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空军某部联合开展了立项研究工作。经过近三年的艰苦技术攻关,终于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套机场道面异物检测系统。该系统由道面异物扫描系统、图像传输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采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通过光学成像的方式对机场道面粒径大于等于5毫米的异物进行实时监测、定位和报警。
评审专家认为:该项目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科研任务书和研制总体要求,完成了科研任务。项目综合采用光电成像、计算机和图像识别技术,首次实现了机场道面大倾角影像自动采集、异物的自动识别、准确定位与报警,识别能力强,效率高,解决了机场道异物自动监测的难题。总体技术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机场道面异物监测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鉴定会上,空军首长发表讲话对该项目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并要求项目组进一步完善后续工作,加快成果的推广应用。奥普公司董事长宣明在讲话中回顾了近年来公司和空军开展合作的主要工作,并表达了要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努力为科技强军和我国光电事业发展多作贡献的良好愿望。
目前,该项目已在空军两个机场完成了试用。针对空军某机场的保障安全运行监控系统建设方案研究审查会也于同一天在北京举行。
此次鉴定会由空军后勤部主持,来自总参、总后、空司、空后相关部门以及国防科技大学、徐州空军学院、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等十余家单位的七十余名领导和专家参加了鉴定会。奥普公司董事长宣明、总经理李俊义、副总经理莫成钢等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