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邮箱登录 留言板 English 中国科学院
新闻动态  
头条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动态
学术活动
媒体长光
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题  目:先进超声导波无损检测及融合机器人智能化感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报告人:牛旭东博士
时  间:2025-03-07 14:00
地  点:光学楼第一会议室
题  目:长光青年学术论坛第二期
报告人:
时  间:2024-11-20 13:30
地  点:学术交流中心一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长光
【吉林日报】让梦想变为现实——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建所55周年回顾
2007-10-19 石明山、苗丽娟、孙春艳
打印 关闭
 

从上世纪50年代在“一穷二白”基础上研制出我国第一锅光学玻璃、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到后来服务于国防现代化,再到近来服务航天科技,长春光机所在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中积蓄实力,用实实在在的业绩树起座座丰碑。在这被誉为中国光学的“摇篮”里,长光人放飞梦想,并让梦想变为现实。

   打造“八大件一个汤”

上世纪50年代,从我国光学“零”基础上建起的长春光机所,在不到6年时间内就创造出我国第一批光学成果,史称“八大件一个汤”(“八大件”指8种光学仪器,“一个汤”指融化态光学玻璃)。虽然其水平无法与现在相比,但以王大珩院士为首的长光人,就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初步建起我国光学事业的各项基础。记者了解到,当前我国光学行业的许多数据仍沿用当时的成果。50多年来,当时的坚实底子仍支撑着现在产学研的发展。

20058月,长春光机所承办了有“国际光学界的奥运会”之称的国际光学委员会(ICO)第20届学术大会。诺贝尔奖得主汤斯教授参观长春光机所研制的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后认为,这台激光器的光学设计别出心裁,不比美国的差。虽然该激光器比国际首台激光器晚数月问世,但汤斯的话足以证明,我国光学仪器研究当时完全是靠自己拼出一条路的。

正是靠着自主创造,造就了我国许多第一——20世纪60年代的150电影经纬仪、高速摄影机改装、光冲量计,70年代的718电影经纬仪、半自动判读仪、船体变形测量设备,80年代的G179电影经纬仪、激光电视经纬仪,90年代的高分辨率成像光谱仪、航空测量仪等。

所长宣明说,长春光机所在55年路程中,完成了许多国家第一。

   创新硕果多

19995月,中科院党组批准原长春光机所进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进入知识创新工程以来,长春光机所基础研究工作稳步发展,取得一批国际国内领先重大科研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蓝宝石衬底上ZnO pn结蓝紫电致发光;在980毫米高功率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研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制出500微米、600微米和700微米大直径高功率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件,连续波光功率输出均达到1.95瓦,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首次研制出透射式TFT液晶波前校正器,其校正精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制的空间极紫外太阳望远镜样机的角分辨率达到0.8",高于国际同类仪器指标水平。

高技术研究领域不断开拓,一批关键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在航天、航空遥感和光电测控领域研究独具特色,自主研发了离轴三反光学系统,攻克了大口径、高精度、高次曲面光学系统元件数控加工等关键技术,为国家提供了多台套急需的光电仪器设备,完成了“神舟”飞船有效载荷、高精度观测设备等一系列重大科研任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完成了“神舟”五号、“神舟”六号有效载荷重大项目,推动了我国航天遥感技术实现新的跨越。目前,长春光机所已成为我国高级航天光学遥感器、机载光电平台、大型光测设备的主要研制生产基地。

2006年,长春光机所启动了3个重大创新专项和21个创新三期项目,对外新签科研合同额达到了5.85

评 论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吉ICP备06002510号 2007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吉林长春 东南湖大路3888号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邮编:130033 电话:0431-85686367 传真:86-0431-85682346 电子邮件:ciomp@ciom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