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有关部门:
    为使新入所人员尽快熟悉科研环境和了解所的各项管理规定,根据新入所人员培训工作计划安排,定于下周组织2007年新入所人员培训活动,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入所教育时间与要求
    1.入所教育时间为2007年7月24日~7月27日,具体日程安排见附件1。
    2.要求参加入所教育的人员严格按培训日程安排参加培训活动,培训期间一律不准请假,如有特殊情况需请假者,由所在部门负责人说明情况,主管所长批准。
   
    二、为使从事工程技术研究的新入所职工尽快熟悉我所工程项目任务研制过程,组织测控部、对抗部、光学中心、图像室、检测中心、电装中心接收的18名新入所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周期半年,具体事宜安排见附件2和附件3的要求。
   
    三、未列入集中培训其他研究部门的新入所人员要求尽快熟悉本部、室和课题组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要求各部门安排专人担任指导教师,对新入所职工在试用期内的工作全面负责,指导教师根据新入所人员的情况以及所要从事的工作制定培训计划,对新入所人员在试用期内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传、帮、带”。管理部门接收的人员,要结合本处室的工作,尽快熟悉本所总体情况。请各部门按下列要求完成指导工作:
    1.了解本岗位工作的全过程,尽快熟悉本部门(课题组)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
    2.弘扬以团队精神和奉献意识为核心的“长光文化”,认真学习《中国科学院科技工作者行为准则》,深刻理解“长光文化”对本所事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
    3.加强科研道德和政治思想教育,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4.培养严格的质量意识,养成保密的习惯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
被指导的新入所职工通过试用期考核后,研究部室的指导教师在年终考核时可获得50分的绩效赋分。
   
    四、培训后的考核
    1.要求未列入集中培训的其他研究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由指导教师签字后,在2007年8月30日前报人事教育处备案;
    2.半年试用期结束后,新入所人员按培训计划要提交由指导教师做出评语的实习报告。报告和考核结果将作为岗位聘任和职务聘任的依据。
    3.集中培训和实习活动均由人事教育处不定期进行检查。
   
    联系人:卜宪奎   86176828  13514407312
            崔智勇   86176829  13904307727
 
    附件:1.入所教育日程安排
          2.2007年新入所人员集中培训方案
          3.2007年新入所人员集中培训教学大纲
 
 
附件1:                   2007年新入所职工入所教育日程安排
时间
地点
内容
主讲人
7月24日
8:40
研发大厦门前
合影留念
相关领导
参加培训人员
9:00至12:00
研发大厦报告厅
所史所情报告
甘建国副所长
老科技工作者报告
于前洋副总工程师
13:30至17:00
研发大厦报告厅
中、青科技工作者报告
宣丽研究员
王建立研究员
7月25日
8:40至11:30
研发大厦报告厅
质量管理教育
王成处长
13:30至17:00 
研发大厦报告厅
安全教育
外请
保密教育
张春玉副主任
7月26日
8:40至11:30
研发大厦报告厅
科研管理情况介绍
科研管理部门
负责人
13:00至17:30
研发大厦报告厅
综合办、财务处、资产处、信息中心、人教处部门工作流程介绍
部门负责人
及相关人员
17:40
研究生食堂
联宜活动
相关人员
7月27日
8:40至11:30
奥普公司
参观及有关情况介绍(工艺、加工、装调)
奥普公司领导
13:30至17:00
科技成果展厅
空间楼
 
人事教育处
 
 

 
 
附件2:                          2007年新入所人员集中培训方案
    一、成立青年职工培训中心,挂靠在人事教育处,具有固定的工作地点(11楼1102、1107室),培训中心的业务培训由总师办负责。
   
    二、首批进入培训中心的人员
    2007年由测控部、对抗部、光学中心、图像室、传感室、检测中心、电装中心接收的18名新入所人员进入培训中心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周期半年。
   
    三、完成“车载光电经纬仪”项目的总体设计和分系统设计,并通过设计评审,完成个人技术总结和工作总结后结业。
   
    四、预期目标
    1.使从事工程技术研究的新入所人员尽快熟悉我所工程项目任务研制的全过程,通过经历一个经纬仪的设计的全过程,了解我所科研项目的特点,提高技术攻关能力,建立质量、保密概念。
    2.摸索出一套针对新入所职工的系统培训体系,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后,形成未来几年我所对新进所人员培训的固定模式。
   
    五、工作计划(半年)
时  间
培训内容
7月中旬
人员报到
7月27日
工作地点,工作环境(计算机、办公桌、会议室等条件)
7月23日~27日
参加所里统一组织的入所教育和培训
7月30日~
1.成立青年职工培训中心
2.参加青年职工继续教育动员大会(宣所作动员报告)
3.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
8月份
按培训教学大纲进行集中培训(见培训教学大纲)
9月份
1.制定总体设计方案
2.方案设计评审
10月中旬~12月30日
1.分系统设计(10月~12月份)
2.光机总体
3.光学分系统
4.跟踪架
5.编码器
6.电机分系统
7.导电环
8.伺服系统
9.电视跟踪系统
10.图像处理分系统
11.控制台
12.电总体
13.指标论证、关键技术分解、内部评审
元旦前完成各分系统设计
2008年1月21日
完成各分系统设计评审
2008年1月30日
个人技术总结报告、个人工作总结、结业评估
2008年2月1日
回到各自研究室报到(春节放假)
 
附件3:                 2007年新入所人员集中培训教学大纲
 
    1.目的:  培养具有总体意识的青年总体或专业研究人员
    2.培训周期:  半年(24周)
    3.培训方式:  小班上课
      课程设计及评审
      个人总结
      结业评估
    4.设计题目: 车载光电经纬仪
    5.课程设计教学计划
      5.1 开题报告
      5.2 方案论证
      5.3 总体方案与评审
      5.4 总体设计与评审
      5.5 分系统设计与评审
      5.6 技术总结及评估
          5.6.1 个人技术总结(Word文稿)
          5.6.2个人口头总结(PPT文稿)
          5.6.3 分阶段评估
          5.6.4 结业评估
    6.主要课程教学计划
课 程 名 称
讲 授 教 师
课 时
 6.1 光电经纬仪原理与组成
乔彦峰
4
 6.2 国外光测技术与设备
于前洋
4
 6.3 经纬仪光学系统
韩昌元
8
 6.4 经纬仪结构与轴系
张景旭
8
 6.5 经纬仪伺服控制系统
高慧斌
8
 6.6 高精度经纬仪数字控制系统
陈  娟
20
 6.7 经纬仪用图像传感器及其信息处理
郝志航
12
 6.8 光电编码器及其角精度分析
熊经武
8
 6.9 经纬仪计算机系统
邢忠宝
8
 6.10 软件工程化
邢忠宝
8
 6.11 光电滑环与数据光纤传输
乔彦峰
4
 6.12 经纬仪车载技术
       待 定
4
 6.13 全天时恒星跟踪与标校
郭丽红
8
 6.14 恒星跟踪与误差修正
王建立
4
 6.15 时间统一技术与系统
李贵生
4
 6.16 经纬仪及光测站精度分析
古光荣
4
 6.17 质量保证与可靠性分析
待  定
4
 6.18 检测大纲编制与实施
待  定
4
    共计60学时
附件: